宋庆龄:中国福利会的工作“一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支持和亲切关怀”

发布时间:2024-10-12 浏览:52 次

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100周年。两位二十世纪的伟人缔结的革命友谊跨越半个世纪,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周恩来称宋庆龄为“国之瑰宝”,宋庆龄也将周恩来夫妇视为“最好的朋友”。

640.jpg

宋庆龄与周恩来共同推动和成就了中国福利会的成立与发展。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保卫中国同盟的成立到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改组,再到定名中国福利会以及执委会制度的确立,周恩来对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事业始终高度重视。

1978年6月,为纪念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宋庆龄在《中国建设》上发表题为《为人民服务四十年》一文。文章回顾了中福会的历史、任务和发展过程,特别提到中福会的工作“一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支持和亲切关怀”。

保卫中国同盟时期

1938年3月7日,宋庆龄会见由武汉前来香港的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贝特兰向宋庆龄递交了1938年2月在武汉经与周恩来讨论过的抗日前线缺医少药情况的报告。

641.jpg

1938年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部分成员在香港合影。左起:爱泼斯坦、邓文钊、廖梦醒、宋庆龄、克拉克、法朗士、廖承志

1938年4月初,宋庆龄在香港着手筹建保卫中国同盟。当时,詹姆斯·贝特兰向宋庆龄转达了周恩来关于救援抗日将士,特别是援助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意见。 

1938年6月14日,由宋庆龄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正式成立,向世界介绍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斗争,为中国抗日争取到大量国际援助,并想方设法冲破封锁,将募集来的大量款项和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离开香港前往重庆,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宋庆龄在渝期间的活动、恢复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宋庆龄在《怀念周恩来总理》一文中曾写到:“四十年代初期周恩来在重庆曾为了我的工作的问题来看我。那时他经常处在危险之中,但他表现得英勇顽强,充满信心。抗日战争将近结束时,根据他的建议,在新的情况下,我把‘保卫中国同盟’转为‘中国福利基金会’”。

中国福利基金会时期

解放战争期间,宋庆龄在上海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全力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同时开展儿童文教福利工作。 

1946年11月9日,董必武致宋庆龄英文函,告知延安已收到中国福利基金会陆续寄往的救济物资

1947年3月,宋庆龄接受周恩来和邓颖超介绍的俞志英来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方向等问题,周恩来明确答复:中国福利基金会要继续存在。

1949年11月6日,中国福利基金会举行执行委员会会议,讨论周恩来总理关于全国救济福利工作和组织机构(包括中国福利基金会)问题的指示。

1950年4月,宋庆龄和周恩来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以及中国福利基金会本身的基础与条件,研究确定了中国福利基金会今后的方针和任务,即:要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同时进行国际宣传。 

643.jpg

1950年,周恩来总理听取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汇报

1950年5月24日,周恩来来电,祝贺中国福利基金会成立12周年。

1950年5月25日,宋庆龄致函周恩来,建议让中国福利基金会承担对外宣传工作,同时希望周恩来对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新计划给以建议和补充。 

1950年5月25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呈送周恩来总理的报告

中国福利会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作出指示:孙夫人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她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她的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在中国福利会工作就是为党工作。

在周恩来的大力支持和宋庆龄的倡导推动下,中国福利会创办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第一个儿童艺术剧场、第一家少年宫、第一本少儿读物、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和第一座妇幼保健院。

644.jpg

1950年8月15日,中国福利基金会正式定名中国福利会,迁至上海市常熟路157号办公

1951年1月28日,周恩来与宋庆龄在北京商议,由宋庆龄出面创办对外宣传的英文刊物,并请陈翰笙协助工作。

1951年8月30日,宋庆龄在上海召开《中国建设》杂志筹备工作会议。

1952年1月,《中国建设》英文双月刊创刊号出版

1952年9月,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文集收录了宋庆龄1927年7月至1952年7月间发表的演讲、文章、声明等共计64篇。中文版书名由周恩来题写。

1952年10月22日,宋庆龄陪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政务院礼堂观看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的演出。

1953年1月,宋庆龄指示中国福利会:经周恩来总理同意,中国福利会聘请外籍工作人员。

1957年12月15日,周恩来陪同缅甸副总理吴巴瑞参观中福会少年宫。 

1957年,周恩来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观看航模制作

1957年,周恩来参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舞蹈室 

1957年,周恩来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长廊以少先队礼向小朋友们致意

1957年12月25日,周恩来应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之请,为上海少年儿童题字:“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录毛主席对青年们的三大号召。”

周恩来题词:“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录毛主席对青年们的三大号召”

1958年5月25日,周恩来为祝贺中国福利会成立20周年题词:“庆祝中国福利会二十周年纪念!祝中国福利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响应党的关于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号召,发扬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增进中国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为培养新的劳动一代,作出更大的贡献。”周恩来的这一期望,成为中国福利会后来的工作方针。宋庆龄后来回忆说:“从此,我们一直努力按照这个精神进行工作。” 

1958年6月,由周恩来题写书名,中国福利会编辑的《中国福利会二十年》出版

1960年9月14日,周恩来陪同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访问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1961年11月23日,周恩来为《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题词:“把中国人民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愿望传播得更广更远,并且加强我们同他们之间的团结。”

周恩来为《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题词

1962年1月6日,宋庆龄与周恩来等出席《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招待会,并参观该杂志社举办的展览会。周恩来对前来参观的各界朋友说:“这个展览会很好,大家要给《中国建设》写稿子!”

1962年1月6日,在纪念《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十周年招待会上,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邓颖超向编辑部工作人员祝酒

1963年6月14日,为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二十五周年,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举行酒会。左起:廖梦醒、聂荣臻、陈毅、宋庆龄、邓颖超、周恩来、何香凝、朱德、董必武

1964年4月12日,周恩来在北京观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小足球队》的演出。

1964年4月,周恩来接见《小足球队》剧组

【注:部分图片资料来自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 


阅读微信全文发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