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暨“启智润心行动”启动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4-12-02 浏览:260 次

641.jpg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11月30日,由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开放大学指导,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家长学校主办,上海市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席居哲)工作室、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暨“启智润心”行动启动活动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

此次论坛主题为“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出自于宋庆龄于1955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本次活动有来自各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的参会人员,家长,一线老师,心理咨询师及社会各界近500人出席。上午活动特邀上海教育电视台《一起来成长》栏目制片人、主持人 、SMG名优主持人昕明女士主持。

在开幕式环节中,中国福利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先梅,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老年大学校长、研究员王松华,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周楚等多位领导莅临大会并作开幕致辞,后与活动主办方代表——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唐立军、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工委副主任张芳共同开启“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 

随后,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并发布“启智润心行动”(以下简称“行动”)。

“行动”致力于提升大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达成领域共识并积极发声。为教师、家长和社工提供跨领域的专业支持和实践互助,提升各方“润心”能力。探索聚焦支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方式方法。推广和辐射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经验和成果。“行动”成立了项目工作组、顾问团队、专家委员会和实践导师团,为“行动”提供方向建议和实践指导。

“行动”得到了许多领域专家的爱心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本次论坛上,邀请到了部分“行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实践导师莅临。“行动”专家委员代表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席居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心理学系主任陈斌斌,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任俊,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屈银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部副主任、副教授徐韵。

“行动”实践导师代表有华东师范大学注册督导师、上海市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琪,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蔡素文,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杨红梅,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兼职心理教研员、华高小学老师张琪娜,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项目开发科主管、副研究员应一也。

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唐立军、书记姚竞分别为“行动”专家委员委员和实践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行动”项目将聚焦平台搭建、内容生成和技术赋能。在内容生成方面,此次论坛上正式启动“润心行动”——儿童青少年艺术疗愈项目,首批项目将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席居哲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部徐韵副教授的指导下,与上海欢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涵盖戏剧疗愈、音乐疗愈、美术疗愈及舞动疗愈在内的课程体系建设与相关研究,并开设试点实验班。

此外,为了搭建各方的交流渠道,激发群体互助动能。“行动”正在组建儿童朋辈心理辅导团与家长互助团,聚集一批对心理感兴趣、热心公益、愿意倾听和分享表达的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技能学习、问题现象搜集、分享沙龙等活动,提升他们帮助、支持他人一般阶段性心理问题的能力,努力为身边人构筑起一道“早预防”的屏障。 

在主旨报告环节,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重要议题,来自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名誉教授Laurence Owens,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席居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主任陈斌斌,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任俊、国家精神病医学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程文红等多位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分别带来“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心理健康教育:一种国际化观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面临形势与挑战”“儿童‘游戏座位化’之透视”“我国宽松化生育政策背景下多孩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快乐也是一种能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与应对”等针对当下现象的精彩讲述、观点和应对方法。


平行论坛

在围绕“心理发展研究与多元支持探索”主题的平行论坛中,共设有合作签约仪式、专题报告和圆桌论坛等多项内容。由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宁夏主持。

在合作签约仪式中,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与上海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月刊》杂志社)共同签约,双方就围绕社科人文研究与推广、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指导、海派及江南文化弘扬与传承,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并将于12月推出三场融合上海社会科学馆“我们的节日·冬节”主题展及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参与设计打磨的诗歌疗愈系列课程“岁寒隆冬至,诵诗迎春暖”传统节日诗歌疗愈工作坊活动。 

在专题报告中,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包蕾萍作报告“结构化的同年:不同家庭背景儿童的暑假生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杨燕宜作报告“结构、关系-音乐康疗的心理机制与现实意义”;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终身教授、深兰科学院医学知识图谱首席专家黄智生教授作视频报告“基于人工智能面向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倪士光教授作视频报告“青少年心理韧性的智能交互测量与培育系统研究”。

在圆桌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雄,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先华,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双聘青年科学家陈思衡,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宁夏,上海市长宁区适存教育集团理事长、适存小学书记、校长曹永邹,以及“行动”儿童朋辈心理辅导团的两位小团员沈姝锐和张凯然,一同围绕“人工智能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下,我们各方如何赋能儿童青少年的培养”及“AI时代下,家庭教育该注重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等三方面展开精彩对话。

在围绕“校家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践”主题的平行论坛中,开展了七场精彩纷呈的研讨工作坊报告,聚焦一线校-家-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经验与做法。由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姚竞主持。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教委教育项目指导专家库专家李敏作报告“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中教师的认知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注册督导师、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琪作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与促进”;上海市宝山区德育双中心执行副主任、上海市宝山区首席教研员蔡素文作报告“五维度积极关注提升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静安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静安区学科带头人杨红梅作报告“心理课:陪学生遇见美好的自己”的报告;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兼职心理教研员、华高小学老师张琪娜作报告“小手牵大手 亲子共成长——浦东新区华高小学亲子成长营经验交流”;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项目开发科主管、副研究员应一也作报告“家庭教育指导师:从职业走向专业”;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教育研发部项目主管钱啸云作报告“在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实践——影子教师项目”。


论坛愿景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预估统计全球范围内10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大约每7个中就有1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焦虑、抑郁和行为障碍。“座位游戏”、“空心人”、“极度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等等这些词的出现,也显示着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着心理健康的困境,我们的老师们、家长们正在经历着束手无策、举步维艰。

中国福利会与上海开放大学迅速响应这一现实问题,主动担起社会责任,迅速行动发起本次论坛。活动得到了多家协办单位的积极响应,以及诸多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的心理、教育、医学、艺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专业人员,学生心理健康一线工作者、教研员,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一线的工作者、指导者、管理者,以及家长们,共同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工作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也共同探索讨论儿童青少年心理建设支持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经验。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全社会正在行动。国家已经发布一系列政策,呼吁全社会重视问题,联动社会资源尝试解决问题。今年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我国的主题也正是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启智润心行动”的发布正是回应现实问题,形成可落地、可示范、可推广的项目。通过此次论坛参会嘉宾们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各方将共同探索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携手共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阅读微信全文发现更多